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2016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题,约11960字。
保密★启用前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015.12.1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盘曲折叠被解开时,功能发生改变 B.脂质中只有磷脂参与构成细胞膜
C.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D.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的比例升高
2. 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白线天蛾和7月中旬将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月30日~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
B.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
C.8月该植物种群的红色基因频率下降
D.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
3. 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会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脱氧核苷酸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C.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有氧呼吸
D.若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①④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4. 抗原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先天性免疫反应,同时释放出某种信号。机体内的树突细胞(具有树状分支和吞噬功能的细胞)获取信号后会引发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树突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与糖蛋白密切相关
B.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
C.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后,会立即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树突细胞释放更多递质,加强免疫细胞的联系
5. 酸碱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斐林试剂中,NaOH为CuSO4与还原糖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B.浓硫酸为溴麝香草酚蓝与酒精的显色反应创造酸性环境条件
C.双缩脲试剂中,NaOH为CuSO4与蛋白质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D.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将DNA染色
6. 右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正常人群中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的频率是10-2,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Ⅳ-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2的基因型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 AAXBXb或AaXBXb
C.Ⅲ-3和Ⅲ-4再生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24×10-2
D.Ⅳ-2中的两条X染色体可能来自Ⅲ-3也可能来自Ⅲ-4
7. 气体的自动化检测中常常应用原电池原理的传感器。下图为电池的工作示意图。气体扩散进入传感器,在敏感电极上发生反应,传感器就会接收到电信号。下表列出了待测气体及敏感电极上部分反应产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