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高2016级高三(上)1月月考理科综合考试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题,约9510字。
重庆南开中学高2016级高三(上)1月月考理科综合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Al-27
第I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激素、tRNA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之一
C.念珠藻和衣藻含有相同的光合色素和酶
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其生物膜系统为此提供了结构基础
2.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贡献在于发现了青蒿素对鼠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对疟原虫膜系结构(食物泡膜、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的改变,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获取食物的方式主要是胞吞,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功能特性
B.青蒿素会破坏疟原虫中心体的膜结构进而影响它的功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C.科学家发现的少数抗青蒿素的疟原虫是使用青蒿素后基因突变的结果
D.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青蒿素对疟原虫的起始作用部位
3.下图是某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⑤处为动脉流
入端、①处为静脉流出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⑤中的水均来自②、③
B.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C.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血糖的浓度相反
D.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为①→②→③→④
4.溶菌酶是存在于体液、眼泪等中的酶,有杀菌功能,整个分子大致呈球形,故称为球蛋白(如右图)。下列关于溶菌酶的说法,全错的一组是
①溶菌酶从细胞进入泪液不穿过生物膜
②溶菌酶是由两条多肽链共同组成的
③双缩脲试剂5%NaOH溶液与1%Cu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与溶菌酶反应呈紫色
④溶菌酶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⑤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关于核糖核酸(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在发挥作用时,有三种RNA参与
B.化学本质为RNA的酶在细胞外可发挥作用
C.mRNA上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D.代谢旺盛的细胞中,rRNA的含量偏高
6.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5条,则该细胞至少是处于第几次分裂的分裂后期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7.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能更有效的起到洁具除垢和卫生消毒作用
B.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入肺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成分,PM2.5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C.屠呦呦最早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其提取物抗疟作用达95%到100%,这种提取原理就是蒸馏,属于物理过程
D.不锈钢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在钢铁表面镀上了金属铬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硫酸铜可使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说明Cu2+具有催化作用
B.根据HA、HB的电离常数的相对大小可以直接判断两种溶液的酸性强弱
C.常温下2S2O(g)=3S(s)+SO2(g)能自发进行,可推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将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后立即放入铁片,铁片被钝化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