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1届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 资源简介:
共45题,约12340字。
湖南省2011届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时量:150分钟 满分:3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2页。1至40题是必考题,41至45题为选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墒情是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它可以反映土壤水分的高低,进而可了解当地的水旱情况。读下图,回答1〜4题。
1. 图甲中粮作区的主要品种是
A.水稻 B.春小麦 C.花生 D.冬小麦
2. 从图甲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河北与山西两省的北部气候湿润
B. 江苏全省与河南东部没有旱情发生
C. 粮作区中土壤水分差异最大的是安徽省
D. 粮作区的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 自2010年10月起至2011年2月,我国华北及上述粮作区多省市无有效降水,山东旱情更达60年一遇的状况。假定2010年10月以前气候比较正常,则干旱背景下,图甲中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线M的数值及该线在2010年的空间分布状况各为
A. 1OOOmm 位置不变 B. 450mm 偏北
C. 800mm 位置不变 D. 750mm 位置偏南
4. 河流结冰形成冰块后随水漂流而下的现象称流凌。图乙为某日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凌情动态。读图乙并结合图甲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上游来水增加,将加大黄河山东段封河的长度
B. 如果封冻上界向菏泽方向移动,粮作区的灌溉用水将可能进一步减少
C. 伴随流凌现象的减弱,该粮作区内土壤封冻区的南界一定会向南扩展
D. 总体平稳的凌情,会进一步增加该粮作区土壤墒情的地区差异
进入2011年以来,全球先后在阿根廷、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中国云南盈江、日本等地发生了大地震。下图是某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高在太平洋海域分布的示意图,回答5〜6题。
5. 根据海啸波高的分布,此次地震的源地位于图中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 海啸波高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是
A.距震源地越近,海啸波高越大 B离震源地越远,海啸波高越大
C.盛行风地带,海啸波高大 D.与距震源地远近、海陆轮廓、海岸深浅等有关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据此完成7〜8题。
国家 储量(%) 产量(%) 消费量(%)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7.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8.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右图是中国唐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局部),长安(今西安)是当时我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读图回答9〜10题。
9. 关于长安(今西安)作为交通枢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附近河流主要以山地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B. 现在仍然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水、陆、空交通发达
C. 其形成与发展,既得益于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