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八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小题,约10510字。
湖北省武汉八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命题:姜建华 熊银忠 张齐宇 审稿:熊银忠 校对:姜建华 熊银忠 张齐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写在试卷上的答案视为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 C.C—A—B D.B—A—C
读图,完成3—4题
3.从甲点能够看到乙、丙、丁、戊四点中的
A.乙点 B.丙点 C.丁点 D.戊点
4.图中河流的流向基本上为
A.由东北流向西南 B.由北流向南
C.由南流向北 D.由西南流向北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甲——热带草原气候,乙——热带雨林气候 B.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沙漠气候
C.甲——热带草原气候,乙——热带季风气候 D.甲——热带雨林气候,乙——热带草原气候
6.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7.与甲地相符的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丘陵山区。依托县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资源,其发展了“山上茶果竹、田间瓜菜米、栏内畜和禽、水里特种鱼”的生产模式。回答8—9题。
8.该地区油茶、柑橘等种植面积较广,影响油茶、柑橘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气候 D.土壤
9.读上犹县1978年和2007年农业内部结构图,可知引起当地农业内部结构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