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00字。
重庆市黔江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人,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局部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甲地区,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沙丘活化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牲畜数量下降 D.单位面积生物产量逐渐增加
2.图中山脉及其东西两侧地理特征,正确的是()
①东侧降水量小于西侧 ②西侧主要处于内流区
③山脉是内蒙古和宁夏的分界线 ④东侧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在图中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科研人员利用麦秆等扎设了一条宽500~600米、长16千米的方格形带状沙障,主要的作用是()
A.提高土壤肥力B.削减土壤水分蒸发,控制土壤盐碱化加剧
C.增加大气的降水量,控制沙漠扩大
D.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和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读下图,回答4~6题。
4.下列对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地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B.A地区的土壤是由水“冲来”的
C.E地河流水量多于B地河流水量 D.A地比E地更有利于植树造林
5.下列对图示地区地形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地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堑 B.E地目前以外力作用为主
C.A地地形特点是由风力作用的结果 D.C地水的溶蚀作用明显
6.有关图示地区的开发方式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地形开阔,应大力发展种植业
B.②地区降水较多,水利工程要考虑结冰期的影响
C.②地区应改良小麦品种,增加优质小麦产量
D.①地区应大力植树种草,搞好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据图判断7~9题。
7.该区可能位于 ()
A.两广丘陵 B.山东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
8.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强烈
9.本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考虑 ()
A.大量出售木材 B.适当发展一次性竹筷生产
C.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生产 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
“涩宁兰工程”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项目。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工程中的涩北位于 ()
A.四川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吐鲁番盆地 D.准噶尔盆地
11.工程完工后,可以 ()
A.缓解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状况 B.向沿线城市输送电力
C.实现部分城市能源替换和减轻大气污染 D.向涩北输送能源,促进西部开发
12.西周分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B.加强了地方,削弱了中央
C.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造成了地方诸侯军事割据
13.察举制度之所以能够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 ()
A.以血缘作为依据B.以门第作为依据
C.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D.主要以乡举里选为依据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